马云卸任软银董事
软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 月 18 日发布公告,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将在 6 月 25 日辞去董事职务。截至目前,马云已在软银董事会任职 13 年。去年 9 月,马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职位上退休,意味着他从正式的商业职位上退下来,专注于慈善事业。据悉,6 月 25 日软银将召开年度股东大会,向董事会提出三名新成员的任命。
而马云自从阿里巴巴集团 CEO、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退下后,主要活跃于公益领域,如全球新冠肺炎医疗物资的调配等。对于马云卸任软银董事,阿里方回应新京报称:「请以软银公告为准。」软银集团由孙正义 1981 年创立,主要致力于 IT 产业的投资。2000 年,马云曾获得软银 2000 万美元的投资。2007 年 5 月,软银宣布马云将成为软银集团董事会成员。2020 年 3 月,有消息称软银拟出售资产筹资 410 亿美元。
1、美药企宣布:研制的新冠疫苗让一期临床受试者产生了免疫反应
马云的退出并未影响其他 10 位软银董事会成员。软银同时还披露了新提名的三名董事,分别是软银首席财务官后藤佳光、半导体设计公司 Cadence Design Systems 首席执行官以及风投华登国际创始人兼董事长陈立武、早稻田商学院教授川本裕子。马云卸任软银董事,辞职真相曝光。后两者为外部独立董事。
1、美药企宣布:研制的新冠疫苗让一期临床受试者产生了免疫反应
5月18日,美国生物公司Moderna宣布,该公司研制的新冠疫苗在1期临床试验中,令受试者产生了免疫反应,这是该疫苗可能够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积极信号。
消息发布后,Moderna股价盘前大涨26%。
据华尔街日报当天报道,在该实验中,接种不同剂量疫苗的人类受试者在单剂15天内都发生了血清转化,这意味着他们产生了抗体。接种第2剂疫苗两周后,接受最小测试剂量疫苗的人产生的结合抗体水平与从新冠肺炎中康复的人所见水平相同;接受中等测试剂量疫苗的人在第二次注射后两周产生结合抗体(binding antibodies),所见抗体显著超过新冠肺炎康复者的水平。
Moderna首席执行官Stephane Bancel表示:“Moderna团队将继续致力于尽快且安全地行动,以在7月开始我们关键性的三期研究,如果成功则能获得生物制剂许可。我们正在投资加速生产规模,以便我们可以最大化生产药剂,保护更多的人免受新冠病毒的伤害。”
Moderna还发布了8名受试者的中和抗体水平数据,在这些受试者中,接种第二剂疫苗后两周,能对抗新冠活病毒的中和抗体水平均达到或高于康复患者中可见水平。
Moderna称,疫苗在总共45名受试者中表现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生物公司Moderna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在2020年突飞猛进。
与行业领导者相比,Moderna的规模还不算特别大,市值约为180亿美元,员工不到1000人。然而,该公司的疫苗在3月中旬全球首家开始了人体试验,这得益于与一系列重要合作者合作。
Moderna疫苗使用合成信使RNA接种病毒,这种方法有助于人体产生免疫,并且能够比传统疫苗更快地研发和生产。
研究结果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得出,重点是显示出疫苗在健康的志愿者中是否安全和耐受。试验最初仅在45名健康的年轻人中进行测试,随后扩大到105名参与者,包括老年志愿者。
Moderna的疫苗瞄准2020年秋季用于紧急使用。
随着美国监管机构的批准,Moderna疫苗关于两种剂量的600人测试将很快开始进行。测试该疫苗疗效的关键试验将会在今年夏初启动,与其他研究同时进行。
该疫苗是Moderna与安东尼·福奇领导的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合作研发,早期研究的部分资金是由流行病防备创新联盟(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提供,该联盟是一个全球性非营利组织,支持了多个冠状病毒疫苗项目。
目前,Moderna正在努力提高其生产能力,增加工厂人手并24小时运行,美国生物医药高级研究与开发局(BARDA)4月还向Moderna公司认捐了近5亿美元,用于扩大生产规模。5月1日,Moderna与一家瑞士大型生产商签署了为期10年的生产协议,可生产多达每年10亿剂产品。
截至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的官网上已经备案了110个正在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其中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共有8个。
其中,中国的康希诺生物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美国的Moderna的mRNA疫苗是目前全球研发最快的疫苗,均在2020年3月中旬进入临床I期。
2、探访“三脚架报备景区”:目前可正常拍摄
近日,陕西西安。此前有媒体在大雁塔用三脚架拍照被告知需在大唐不夜城景区报备。5月17日,探访景区,保安称无需报备,可正常使用三脚架。大唐不夜城回应称将细化管理。
3、安永:疫情加速财税职能变革 全球运营企业需求更大
2、探访“三脚架报备景区”:目前可正常拍摄
近日,陕西西安。此前有媒体在大雁塔用三脚架拍照被告知需在大唐不夜城景区报备。5月17日,探访景区,保安称无需报备,可正常使用三脚架。大唐不夜城回应称将细化管理。
3、安永:疫情加速财税职能变革 全球运营企业需求更大
新京报讯(记者潘亦纯)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冲击,许多公司正在思考甚至已经开始进行重大的转型举措。这其中,财务和税务职能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面临不可避免的“居危思进”,配合企业的整体运作进行自我转型与变革。
5月18日,安永大中华区税务财务运营主管合伙人闫晓光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从目前全球市场上正在发生的变革来看,多个行业的全球企业已经或计划对其全球的财税职能进行转型,这一现象疫情之前就已经发生,而疫情蔓延更是加速了这一趋势。其中涉及多个行业,比如科技,制造,金融,零售等。特别是对于有全球运营的企业,财税职能变革的需求明显更大,背后的驱使因素包括全球各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与趋严、征管数字化的加速、全球运营风险的增加以及企业对成本控制的要求。越是大型企业,在当今的经济和科技环境下对业务运营的弹性越是有要求,因此更是需要进行财税变革以配合企业的运营与管理的需要。
的确,根据安永不久前开展的一项针对来自42个司法管辖区、17个行业和178家上市公司的1013名全球高管问卷调研结果显示,99%的公司对目前状况感到不满,并正在设法优化他们的财税职能,与2017年同一项调研结果中显示的“84%的公司正在采取行动”相比,这项数据有所上升。
安永方面表示,与此同时,接近八成的受访高管表示,他们所在的公司都有计划削减在财税职能上的总投入,平均缩减8.6%的成本,这一数据对比三年前的调研结果也有所上升。可见,企业财税运作与职能变革的动因或目标之一是相关成本的有效降低。
闫晓光对记者表示,新一轮的财税变革,实际上是企业对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和科技发展变化的情况下的一种深刻思考,很多企业意识到需要重新定义或者是进一步赋能他们的财税职能,以应对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遇到的各种挑战。在全球经济正在步入萧条的时刻,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更大,在“出海”的航行中,可能碰到的“暗礁”更多。这就对企业的核心职能——财税部门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即随时可以发现甚至预判风险并同时提出应对措施;当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调整中如果需要做出任何的业务模式转型,财税管理职能是否可以随时到位并提供其应有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在经济挑战和经营压力不断增加的时候,又要求企业的财税部门可以精简运营成本。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到来,也加速了企业财税转型的进程。闫晓光认为,相关科技的发展即是迫使企业进行财税转型的因素,也是企业在财税变革中必须加以运用的手段。科技运用缺失的变革不是完整的变革,不是与全球发展趋势吻合的变革。这就好比驾车游戏中,如果对方都已经全程使用GPS、北斗星导航,而我们还手拿一张纸质地图找路,我们还有何胜算呢?现在全球各国的税务机关都已经不同程度搭建数字系统,运营数据整合、分析,我们怎么能还只是用一些excel 表格对一些单体企业进行手工测算?
“在我们协助一些企业进行财税职能转型变革的项目中,就会使用到安永研发设计的全球税务管理平台(Global Tax Platform),帮助有效整合企业在全球各国的历史与实时的财务税务数据,增加企业集团对全球财务税务运营数据的可视性与透明度,并在基础上进行分析与筹划。” 闫晓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