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完全交不起租金可解除合同
19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零售餐饮等行业的客流减少、销售额下滑,资金回笼困难,导致租金支付困难等经营压力存在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二级大法官刘贵祥表示,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基本把握两点:第一,疫情和疫情防控措施属于不可抗力,我们在处理租赁合同纠纷时,一定要适用民法总则180条,合同法117条有关不可抗力的规定。第二,要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企政策。
同时要注意这几点:第一,一般情况下不支持解除租赁合同的请求。这里所指的一般情况,主要是由于疫情和疫情防控措施,承租人营业额下降、资金回笼困难,无法及时或者足额缴纳租金,出租方提出解除合同的,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下不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依据法律关于不可抗力及合同解除的规定,不支持他解除合同的诉讼请求。
第二,一般情况下,支持变更合同的请求。营业额的下降,回笼资金的困难,主要是受疫情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我刚才说了,它属于不可抗力,这个时候我们根据公平原则,结合当事人和他营业情况的具体事实,酌情调整租金或者是调整交付租金的期限。对这种请求,按照指导意见是予以支持的。
1、中国唯一土瑶深度贫困聚居区“蝶变”新生
中新社贺州5月19日电 题:中国唯一土瑶深度贫困聚居区“蝶变”新生
作者 张广权 龙丽萍
从崎岖不平、尘土飞扬的“泥水路”,到平坦宽阔的水泥路;从低矮破旧的木瓦房、茅草房,到一栋栋洋气的水泥楼;从挣扎在贫困线下靠天吃饭,到如今的衣食无忧……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金竹村土瑶妹子盘冬花怎么也想不到,曾经一穷二白的“大山土瑶村”可以变成现在的“产业脱贫村”。
这些年,盘冬花家住上了易地搬迁的新房,孩子在城区的小学读书,白天空闲时回村里酿酒、打零工,在茶园里套种中药,夫妻两人辛勤劳作,把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盘冬花一家的生活变迁只是贺州土瑶聚居区“蝶变”新生的一个缩影。
土瑶是中国瑶族稀有支系。据官方统计,土瑶人口仅有约8500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大桂山东段余脉即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明梅、大明、槽碓和沙田镇金竹、新民、狮东等6个行政村的24条山冲之中。大桂山土瑶聚居区是广西乃至中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土瑶同胞曾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发展产业难。2015年底,6个土瑶村的贫困发生率为61.42%,是典型的“贫中之贫”。
近年来,随着官方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电力和道路相继建设开通,6个土瑶村基础设施、住房、医疗、教育、水利等得到有效改善。
随着越来越多外来游客到访,这片与世隔绝的土地开始“蝶变”新生,迎来现代生活气息,村民们还赶时新用手机做起了电商。
当地官方提供的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底,土瑶深度贫困聚居区的贫困发生率已降至4.5%。
与此同时,当地官方还将“土瑶民俗文化”与“观光旅游”结合,开辟特色旅游,带领土瑶民众脱贫致富。
贺州市天洲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华锋看中了土瑶村的发展潜力,在狮东村构建起茶叶种植、采摘、加工、培训、包装、养茶、竹编加工于一体的茶叶全产业链,为当地土瑶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仅竹编就业扶贫车间一项,去年就为村民增收27万元人民币(下同)、村集体收入1.8万元,直接受益贫困户82户”。
根据广西高层提出的土瑶聚居区要在“三年脱贫摘帽”的目标,当地官方正加大力度配套实施移民搬迁、产业发展、教育扶智、就业培训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确保6个土瑶村在2020年全面脱贫。
记者从贺州市扶贫办了解到,目前贺州市6个土瑶村尚有3个土瑶深度贫困村未脱贫摘帽,未脱贫贫困户91户456人。2020年,贺州市本级将斥资450万元,继续加大对6个土瑶村的扶贫资金投入力度。
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土瑶山区没有正规的学校教育,95%以上的土瑶子女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民建广西区委主委钱学明此前在明梅村调研时指出,要重视教育,并通过办好教育,把更多的土瑶子女培养成才,帮助他们走出大山。
2、CNBC全球科技大会将长期在广州举办
2、CNBC全球科技大会将长期在广州举办
中新社广州5月19日电 (王坚 罗瑞娴)据广州市南沙区政府19日消息,该区将长期致力于把“CNBC全球科技大会”(以下简称“科技大会”)打造成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新平台,推动南沙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科技大会是由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在广州南沙举行的一年一度的“东西方科技对话”活动。
据广州市南沙区政府介绍,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局与恩播思广告(上海)有限公司已于5月18日签署合作意向书,南沙区委书记蔡朝林,南沙区区长董可现场见证签约;CNBC国际副总裁麦克斯·瑞文(Max Raven)、CNBC亚太区副总裁艾玛·瑟柯(Emma Sirca)通过视频连线方式见证签约。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运营南沙国际化形象宣传项目,开拓更广阔的合作领域,探索更多样的合作形式。
自2018年以来,科技大会已连续在广州南沙举办两届,成功吸引了大批国际技术、商业和创新领域知名人士参与。该大会不仅提高了南沙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加强了国际科技领域项目对接,还通过CNBC亚洲频道、欧洲频道和美国频道等电视频道,以及CNBC官网、手机客户端等网络渠道,持续面向海外展现南沙社会经济发展新动态,发出“南沙声音”,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广州市南沙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疫情时期积极推动科技大会举办,围绕疫情下科技创新带来的增长动能、全球经济新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交流,不仅能为提振全球经济发展信心贡献力量,同时也是南沙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证明。
3、旱灾已造成云南353.6万人受灾 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启动
3、旱灾已造成云南353.6万人受灾 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启动
中新社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陈溯)记者19日从中国应急管理部获悉,据调度统计,今年以来旱灾已造成云南全省353.6万人受灾。
5月18日,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云南省普洱、玉溪等地近期严重旱灾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赴重灾区实地查看旱情,指导地方做好抗旱救灾和受灾民众生活救助等工作。
今年入春以来,云南降水量持续偏少,全省平均降水量9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0.5%,温高雨少造成土壤失墒较快,干旱发展迅速。针对严重旱情,应急管理部多次组织调度研判,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协同联动,密切关注和支持云南省抗旱救灾工作,并派出联合工作组深入灾区。4月17日,应急管理部会同财政部向云南省下拨中央防汛抗旱补助资金1亿元(人民币,下同)。
据调度统计,今年以来旱灾已造成云南全省353.6万人受灾,近百万人因旱需生活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623.1千公顷,其中绝收11.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8.8亿元。
云南省减灾委、省应急管理厅已启动省级Ⅲ级救灾应急响应,旱区各地抗旱救灾工作正有序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