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情期间全球碳排放减少
自然科研旗下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最新发表一篇气候科学研究论文称,由于政府采取防止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传播的政策,截至2020年4月初,全球二氧化碳日排放量比2019年的平均水平下降17%。该论文指出,政府实施的防止新冠肺炎传播的政策对全球能源需求产生巨大冲击。随着全球大量人口被要求待在家中、国际边境关闭,消费率和运输率都相应下降。不过,全球实时排放数据的缺失增加了量化这种冲击的难度。
最新发表论文通讯作者、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环境科学学院气候变化科学教授科琳娜·勒奎雷(Corinne Le Quéré)和同事,重新分析截至2020年4月底的能源、活动和政策的综合数据,据此估计二氧化碳日排放量相较于2019年的变化。
他们在不同限制情景下估测了能源、地面运输、工业、公共建筑与商业、住宅、航空业等6大经济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研究发现,截至2020年4月初,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相对2019年下降17%,每个国家的日均排放量下降26%。来自地面运输和航空业的排放分别下降36%和60%。地面运输、能源和工业占到排放下降总量的86%。
论文作者还预估这种下降对2020年总排放量的影响并认为,如果疫情前活动水平到6月中旬恢复,总排放量在年底可能会出现4%的平均降幅。如果一些限制政策维持到2020年底,总排放量可能会出现7%的平均降幅。
1、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开展5G共建共享合作
新京报讯(记者 许诺)5月20日,新京报记者从中国移动方面获悉,中国移动与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中国广电)已于近期签署5G共建共享合作框架协议,开展5G共建共享以及内容和平台合作,共同打造“网络+内容”生态,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移动方面表示,双方的合作将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共识,基于“平等自愿、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的总体原则,在5G合作方面,双方将保持各自品牌和运营独立,共同探索产品、运营的模式创新,开展内容、平台、渠道、客户服务的深入合作。目前,双方正基于“真诚合作、互利共赢”的精神就合作框架协议的具体方案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磋商和落实。
继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在去年宣布5G共建共享之后,另外两家拥有5G商用牌照的企业也最终选择携起手来。5月17日,中国联通副总经理范云军在讲话中指出,截至今年4月,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一起,已累计开通5G基站10万个,在全国31个省份开通5G共建共享,实现了50多个城市的5G正式商用。双方将力争在2020年完成全国25万个基站建设任务。
中国移动方面指出,合作共建5G网络是双方响应国家共建共享号召、加快5G发展、落实5G新基建战略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助力5G产业及生态建设,推动5G创新和行业健康发展。通过合作,双方可发挥5G技术、频率资源、内容等方面的优势,集约高效地实现5G网络覆盖,丰富5G业务。
新京报记者 许诺 编辑 赵泽 校对 李世辉
2、青椒课堂获近千万元Pre-A轮融资,将用于新课程研发
2、青椒课堂获近千万元Pre-A轮融资,将用于新课程研发
新京报讯(记者 苏季)记者5月20日获悉,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在线教学平台——青椒课堂已完成近千万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磊垚资本,多鲸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青椒课堂主要依托自身信息化平台,通过为学校提供教学课程和教育服务等方式来赋能学校和老师,实现满足社会需求的新专业的快速建设。
目前,青椒课堂已经推出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课程,学校专业老师只需经过简单培训就能快速使用青椒课堂进行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此外,青椒课堂根据不同学校情况,还可以实现私有云部署和依托青椒课堂的深度校企专业共建。
据了解,从今年2月份疫情期间上线以来,青椒课堂3个月的累计授课数量超过1万次。此轮融资主要用于青椒课堂的新课程研发和市场布局开拓。
新京报记者 苏季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