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人口十年减少1101万人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今天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十年来,东北地区总人口依然较多,但是出现了负增长。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9851万人,接近1亿人,规模依然较大,但比十年前减少了1101万人。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较深,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16.39%,提高了7.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处于正常范围。
此外,东北地区人才储备丰富,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6.75%,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16年,东北地区这两个反映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指标,都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宁吉喆说,城市发展基础较好,东北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71%,在全国数据是排在前面的。
宁吉喆分析,东北地区人口的减少,受到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此外,受生育观念、生育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要看到东北地区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攻坚期,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对其他地区包括东北地区的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
宁吉喆强调,应当看到当前东北经济发展的韧性仍在,潜力很大。这里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东北地区在科技人才、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交通设施等方面基础都是比较好的。东北地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有1650万人,粮食产量占了全国1/5还要多。东北拥有鞍钢、沈飞、一汽、哈电等一批国家骨干企业,这些年又新成长起来一批新兴的高技术企业,东北地区实现振兴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
下一步,国家统计局将进一步加强对东北人口问题的研究,积极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抓住变化中存在的机遇,服务东北的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