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高三学生含泪离校
一位高三家长称,学生、家长、老师都很激动。学生们离校时候喊着加油,喊着口号:“杨帆起航劈波斩浪,二十一班,铸就辉煌;青春飞扬捷报远航,少年立志十五最强。”不少网友表示看得泪目了,太感人了,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青春飞扬的年纪。
据吉林市教育局11日发布,鉴于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原定于5月13日高二开学、5月18日高一开学暂缓,具体开学时间视疫情防控形势另行通知,并要求各高中学校须继续做好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工作。5月12日,吉林市教育局相继通知初三和高三年级即日起暂停教学,改为居家线上教学。
距离高考仅剩下五十余天,已经到了学生们关键的复习时刻,如今回家上网课,没有了老师当面辅导和学生之间的上课氛围,靠的只有自觉和自己了。但是疫情隔离只能靠自己,家长的心情复杂,孩子的心情复杂,老师的心情复杂。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不仅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了较大冲击,也对全球生产和需求造成冲击。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经济在前一阶段经受住了考验,重点项目复工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均强劲回升。冲击和挑战没有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稳中向好的基本趋势,其坚实基础就来自于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当前,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更需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效挖掘和激发强大内需潜力。
科学认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内需潜力
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内需潜力是长期积累培育、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我国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初步搭建了超大规模经济体的构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改革释放内生动力,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增长,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逐步形成和显现出来。
一是需求结构不断优化,内需驱动特征更为显著。2008年以来,我国需求结构渐趋优化,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协同性明显增强。在内需结构上,近年来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上述变化使我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经济增长的平稳性、可控性显著提高,有效增强了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二是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消费需求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达10276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突破41万亿元,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向发展型、享受型和品质型消费升级,服务化、品质化和多样化消费需求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眼下,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汽车、家用电器等家庭耐用消费品销售量已居世界首位,但人均拥有量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相关消费仍有巨大增长空间。进一步看,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大且增长潜力大,对中高端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增长快,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构成了我国中高端商品和服务的主要消费主体,对质量更优、性能更佳和内容更丰富的消费需求增长更快,推动商品与服务消费扩容提质、服务消费比重提高,为持续发挥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提供坚实基础。
三是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新领域投资增长空间大。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投资结构优化和投资质量提升步伐加快。补短板、促转型领域的投资增速明显加快,成为支撑投资整体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2019年,我国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9%,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37.2%,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17.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3%;社会领域投资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我国投资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比如,人均基础设施存量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0%至30%,在民生领域、区域发展方面,还有大量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同时新的投资机会层出不穷,新投资领域不断涌现,以5G技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围绕都市圈、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品质的基础设施建设正步入快车道;随着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推进,关键技术、高端装备和核心零部件、元器件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将不断加大。
四是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内需潜力释放。在消费端,近年来随着新消费模式的兴起和传统消费模式的转型,消费者的消费成本更低、消费模式更加便利。网上消费的快速发展,使得消费活动面对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极大减弱,“指尖消费”随时随地可以发生。特别是疫情期间,外出聚集式消费活动受到了很大限制,在线消费在满足居民基本消费需求、保障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消费者的在线消费习惯也在加快形成。近年来我国一直是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网络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此外,线上线下消费的融合发展实现了线上便捷和线下良好体验的优势整合,更好满足了消费者全方位的消费需求。同时,对消费信息的及时响应使得供给创新效率更高、更有针对性,为消费潜力的释放创造了良好条件。在企业端,随着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3D打印、无人工厂等新生产模式不断涌现,拓展了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的空间,不仅释放了过去无法实现的潜在需求,还催生了很多新的需求,构成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动能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提升,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速。
五是综合成本优势突出,供需协同性强。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我国的规模经济优势比较突出。我国拥有广大地域、14亿人口,拥有大规模要素供给、大规模市场容量,使大规模布局生产能力成为可能,并且随着国内统一市场建设、完善营商环境取得积极进展,规模经济优势更加巩固。还要看到,近年来,我国一般劳动力成本确有上升,但在中高端人才成本上我国仍有优势,每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700万人,供给充分。同时,我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这为我国供给体系有效响应需求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能够形成供需协同推进的局面,进一步扩大了市场边界。
多措并举充分挖掘和激发内需潜力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特别是在全球疫情快速扩散蔓延而导致我国发展外部环境更为复杂的情况下,要有效对冲疫情影响,防止疫情短期冲击演化为长期趋势,更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多措并举充分挖掘和激发内需潜力,保持经济稳定运行。
一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近期要根据形势变化,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加快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畅通物流人流,加快恢复生产-流通-消费的社会大生产循环。在促进经济恢复常态的同时,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使内需潜力得以充分释放。要按照《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的部署,大力推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要素的自由有序流动,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则和做法,释放生产要素潜能;积极扩大开放,进一步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保持和巩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实现供给与需求、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良性循环。
二是着力提振消费回补意愿和信心。最近一段时期,从中央到地方,进行了一系列政策创新,迅速推出了一批促进内需潜力释放的举措。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并提出了19条措施。南京、济南、宁波等地推出了不同形式的消费券,还有一些地方提出试行周末2.5天弹性作息,引导职工周末外出休闲度假等。要积极对冲疫情影响,必须着力提振消费回补的意愿和信心,通过及时公开发布疫情防控信息、科学调整防控措施,鼓励各地多措并举,谋划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积极引导消费者安全、放心和便利消费。
三是积极培育和拓展消费新增长点。适应当前消费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积极推动相关消费扩容提质。加快推进智能汽车、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等新型信息产品的发展,促进基于5G技术的信息服务消费发展,鼓励绿色节能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促进包容审慎监管与开放准入有效结合,对在线医疗、在线教育、在线娱乐和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从而更好满足快速增长的服务消费需求。
四是进一步提高投资的精准性和投资效率。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快补上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等领域的短板。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促进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瞄准不断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品质,加大有效投资。大力度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考虑适当提高对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的补贴,增加地方专项债的支持。加快推进城市地下管廊建设,增加公共卫生、医疗照护、社区服务等方面的投资,提高城市宜居水平。着眼城市群、都市圈发展,加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补齐农村生产和消费基础设施短板。
五是加快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既要畅通低收入群体向上流动渠道,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还要努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居民实际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要健全劳动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对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的贡献给予准确回报,加快健全面向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劳动者的收入激励机制。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孙学工 王蕴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2、土耳其一物资运送车辆遭袭致2人死亡 已经开展相关调查和追捕工作
2、土耳其一物资运送车辆遭袭致2人死亡 已经开展相关调查和追捕工作
当地时间5月14日,土耳其凡省政府发表声明称,当天中午12时左右,该省厄扎尔普镇一辆向隔离区运送物资的车辆遭到武装分子袭击,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
根据声明,这辆车从厄扎尔普镇中心出发,向因新冠肺炎疫情而被隔离的一个村庄运物资,在回来的途中遭遇袭击。两名死者,一人为镇政府工作人员,一人为平民。目前当地政府已经开展相关调查和追捕工作。
这辆车属于“忠诚社会支持组织”,该组织由土耳其政府成立,任务是在疫情期间,向65岁以上的老人以及其他有需要的人员运送物资,主要由公务员、警察、宪兵等构成。
土耳其总统府通讯联络署署长法赫尔丁·阿尔通称,此次袭击是由库尔德工人党发起的。
库尔德工人党成立于1979年,寻求通过武力在土耳其与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交界处的库尔德人聚居区建立独立国家。土耳其将该组织视为恐怖组织。凡省位于土耳其东部,与伊朗接壤。(总台记者 顾玉婷)
3、河北沧州:主城区开放智能网联汽车载人测试路网
3、河北沧州:主城区开放智能网联汽车载人测试路网
新华社石家庄5月14日电(记者杜一方、高博)记者从河北省沧州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获悉,14日,沧州市宣布开放第二批智能网联汽车载人测试路网,范围从沧州市经济开发区延伸至主城区。
截至目前,沧州市城市测试路网总里程达到229公里。此次开放的测试道路类型丰富,涵盖了主城区道路、快速路、国道等,可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多重的路网测试需求。
当天,沧州市第二批智能网联汽车载人测试路网开放暨Apollo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沧州)应用实验室和自动驾驶创新应用运营中心揭牌仪式在沧州市经济开发区举行,沧州首批Robotaxi“种子用户”也进行了全域路网的自动驾驶载人测试试乘体验。
沧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文阁表示,沧州将进一步推动百度Apollo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深化发展,开展城市级智能汽车综合性示范应用,推进沧州车联网先导区建设,促进沧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发展。
沧州是中国最早开展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的城市之一。2019年9月,沧州与百度开始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