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确诊病例超过146万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全球新冠肺炎数据实时统计系统,截至美国东部时间5月16日晚6时,全美共报告新冠肺炎确诊1464057例,死亡88473例。过去24小时,美国新增确诊24623例,新增死亡1269例。
在疫情最为严重的纽约州,16日累计确诊达到348232例,累计死亡28017例。
全美确诊上万人的州目前有28个,纽约州、新泽西州、马萨诸塞州、伊利诺伊州、加利福尼亚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密歇根州确诊人数超过5万。
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分析显示,如果新冠病毒疫情继续将失业率推高至预期水平,那么到今年年底,无家可归者数量将比去年同期增长40%至45%,使无家可归者总人数超过80万人。
1、美国多州疫情反弹:仓促重启恐“得不偿失”
▲资料视频。福奇:美国死亡数很可能高于官方统计 太快重启经济或面临严重后果。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留下一句经典独白:“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用中文通常被翻译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美国目前就面临一个这样的艰难抉择:经济重启还是不启,这是个问题。
从疫情形势看,前景依然黯淡。截至北京时间5月17日4时,美国确诊病例达近150万例,死亡病例将近9万例。尽管《纽约时报》称美国每天感染人数已经从4月下旬的峰值有所下降,但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仍然高达两万以上,更严峻的是每日新增死亡病例依然接近2000名。此外,明尼苏达等9个州每日新增病例仍在增加,另外27个州以及华盛顿特区每日新增病例与此前基本持平。换句话说,超过三分之二州依然没有有效地控制住疫情扩散。
而一些率先重启的州,也面临着疫情的反弹。美国国土安全部最近一份文件显示,美三个州自5月11日重启当地部分行业之后,引发病例大幅反弹。佛罗里达州棕榈滩地区病例周增幅达71%;南加州圣伯纳迪诺最新一周新增病例较前一周增加一倍;阿拉巴马的马歇尔地区有多家肉食加工企业,重启之后本周报217例新冠确诊,较上一周增加5倍。
更严峻的一个观察指标是,美国白宫也“沦陷”了——多名高级官员被确诊感染,感染的风险不断扩大并向最高领导人逼近。负责护卫总统、副总统及其他政要的特勤局累计34人确诊、约60人正自我隔离。随后彭斯副总统的新闻秘书凯蒂确诊、特朗普女儿伊万卡的私人助理检测成阳性。白宫几乎所有工作人员都已经戴上口罩——当然,特朗普除外。这既源于特朗普对自身形象的一贯重视;也是在尽可能降低影响,向外传达重启的信号。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美国疫情依然处于扩散阶段。正如白宫传染病专家福奇在5月12日出席国会听证会时所表示的:如果各州过早地放宽防疫举措并重启经济,那么其后果可能会“十分严重”。一方面,疫情可能因此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不可避免地长期化。另一方面,仓促重启出现反弹,使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佛罗里达等三个州病例数量的反弹,或许就是前奏。
但如果不重启,同样会给美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来看,美国都是世界上的富裕国家。原本,富裕国家应该有较强的承压能力,但因为特殊的消费文化,美国人习惯于超前消费而不是存钱,这就使得美国经济“暂停”给很多家庭带来致命打击。
▲资料视频。美国这州州长通话录音曝光:重启经济定会加速疫情蔓延。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2016年,美联社发布调查显示,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下的家庭,超过三分之二表示难以拿出1000美元应对意外支出;即便是在那些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高收入家庭中,也有接近40%比例的家庭认为,未来拿出1000美元应急比较困难。
在正常的经济运行中,这种情况并不会导致什么严重问题,反而是消费强劲的表现。但这也大大降低了个人应对风险的能力,一旦经济出问题就会导致严峻的财务危机。新冠疫情所导致的经济停摆打断了美国社会生产、生活与消费节奏,导致很多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美国失业率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飙升到20%。普通人的财务规划突然被打乱,甚至陷入生存困难。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先后推出多轮金额巨大的救济计划。但事实上无论多么庞大的救济方案,一旦平均到三亿人口头上就没有多少了。对中产阶层来说,政府给予的救济补贴可能都无法支付5月底到期的房产税。所以,对许多美国民众来说,重启经济不仅是一种无奈的经济诉求,更是一种严峻的生存诉求。
对美国来说,是否能够恢复经济也是总统选举的关键议题之一。目前来看,支持重启经济的人和州基本上属于共和党阵营。对寻求连任的特朗普总统来说,早日重启经济,尽快恢复常态,有助于为自己的选情加分。相反,对民主党来说,尽量拖延经济重启,将经济困难的现状尽可能延续到下半年,则可以增加打击特朗普的效果,提升拜登的选情。
此外,共和党的选民多居住在小城市和乡下,人口密度低,传染风险低,医疗资源相对充分,因此重启经济影响不大。相反,民主党的选民多集中于大城市,人口密度高,传染风险高,医疗资源压力较大,重启经济风险相对较高。换句话说,新冠肺炎对民主党选民的威胁要大于对共和党选民的威胁。这就难怪为什么共和党选民多支持特朗普重启经济的观点,而民主党对此却不以为然。前副总统拜登5月12日呼吁,各州长应该听从专家福奇的意见,避免操之过急。
但显然,无论是出于人设的维持还是讨好选民的需要,特朗普都不会真正重视福奇和拜登的呼吁。对特朗普来说,“To be or not to be”并不是问题,但一个缺乏健康的社会如何恢复一个健康的经济——这是特朗普不得不回答的难题。至于部分州仓促重启后疫情反弹的问题怎么解决,特朗普可能并没有想好。
□梁亚滨(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
2、5月17日6时至10时 天津新增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2、5月17日6时至10时 天津新增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中新网5月17日电 据天津市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5月17日6时至10时,天津市新增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中国籍),累计10例(境外输入9例),其中解除医学观察4例、尚在医学观察4例、转为确诊病例2例。
第10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女,19岁,学生,中国籍,居住地英国伦敦。该患者自瑞典斯德哥尔摩乘坐航班(CA912),于5月16日抵达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入境时体温36.4℃,申报无疾病症状,海关检疫排查后转送至天津市红桥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16日鼻咽拭子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17日经市专家组确诊为天津市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现已转至空港医院进行医学观察,有关流行病学调查正在进行中。
3、疫情之下种族歧视抬头 在美华人学者呼吁勇敢说“不”
3、疫情之下种族歧视抬头 在美华人学者呼吁勇敢说“不”
中新社北京5月17日电 题:疫情之下种族歧视抬头 在美华人学者呼吁勇敢说“不”
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美国社会种族歧视及排外情绪日益抬头,针对华裔社区的仇恨犯罪亦呈上升趋势。多位在美华人学者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侨胞们不能忍气吞声,要对歧视行为勇敢说“不”。
政客污名化中国助长种族歧视
自疫情暴发以来,一些美国政客及媒体频繁使用“中国病毒”等歧视性称谓,并毫无根据叫嚣“病毒源头论”,借疫情污名化中国并误导美国民众,助长了整个社会的种族歧视言行。
美国盐湖城华助中心理事长、韦伯州立大学终身教授乐桃文认为,借疫情向中国泼脏水不过是美国政府转移矛盾、掩饰应对疫情无能的伎俩。“美国政府在一系列重要关头决策失误导致疫情蔓延却又不愿承认错误,便‘甩锅’给中国。”
美中公共事务协会会长滕绍骏说:“中国的崛起让部分美国政客心态失衡,他们不去反思本国的竞争力而是迁怒中国,煽动民众的不满情绪,使得在美华侨华人成为了最容易被攻击的目标。”
哈佛大学博士、美国西方学院终身教授尹晓煌认为,种族歧视抬头也与今年美国大选相关。“每逢大选年,以各种借口指责中国是美国政界的惯用套路,为的是误导民众操纵选票。”
隐性歧视短期内不会消失
滕绍骏表示,暴力攻击之外,在美华侨华人所经历的歧视更多体现在语言谩骂、刻意疏远、行为挑衅等方面。这些行为或许不触及犯罪,但若是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可能会酿成更大的暴力。
尹晓煌说,疫情期间美国社会对华人的歧视和偏见明显增加,餐饮业、旅游业等领域的华人从业者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他认为,若疫情无法在短期内有效控制,歧视可能会愈演愈烈。
乐桃文提醒,在口头侮辱或暴力攻击等显性歧视之外,美国社会对华人的隐性歧视也不容忽视。“比如求职,同样的岗位针对华人设立更高的门槛。这样的不公平对待即便疫情结束也会长时间存在。”
挺直腰杆对歧视说“不”
“遇到误会,可做有礼有节的沟通;但遭遇歧视,就要坚决与之抗争。”三位受访者均认为,忍气吞声换不来他人的尊重,在美华侨华人要主动维护自身权益,对歧视说“不”。
尹晓煌认为,美国华人当前要积极踊跃助力当地抗击疫情,让主流社会看到华人的付出和贡献。“我们看到许多华人主动为医院捐款捐物、从事义工服务等,树立了很好的形象。”他还认为,华人应主动向身边的人解释交流,讲述中国真实的抗疫故事,以沟通消除误解和偏见。
滕绍骏表示,侨胞既要遵守当地法律,也要善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此外还应广交朋友,联合其他少数族裔共同抵制歧视。从长远来看,华人应更深入地融入主流社会,积极参政,进而为华人族群的权益发声。
“不论在任何地方我们都要挺直腰杆做人,如此才能被他人尊重。”乐桃文说,越是遭遇歧视,同胞之间越要精诚团结,互相鼓励支持,携手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