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女性冻卵该自由吗
1、两会话题丨放开单身女性冻卵,还须相关立法“解冻”
2019年12月,全国首例因“冷冻卵子”引发的一般人格权纠纷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有关单身女性生育权的问题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彭静的注意。今年两会,彭静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赋予单身女性实施辅助生育技术权利,切实保障女性平等生育权的建议》,可允许符合条件的单身女性使用辅助生殖技术。(5月19日《南方都市报》)
此前据媒体报道,因拒绝为单身女性提供冻卵服务,现年31岁的未婚女性徐枣枣,以“侵害一般人格权”为由,将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告上了法庭。12月23日上午,这起全国首例“未婚冻卵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时间,拒绝为单身女性冻卵是否有违生育权的争论在网络发酵。特别是,全国政协委员彭静建议:适当放开辅助生殖限制,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更是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原卫生部2003年修订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禁止给不符合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和条例规定的夫妇和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这意味着,未婚女性在国内使用辅助生殖技术,是法律禁止的。而冻卵服务,属于使用辅助生殖技术的范畴。可见,单身女性选择冻卵服务,也是法律不允许的。从这一点来看,医院拒绝为未婚女性徐枣枣提供冻卵服务,是有法律依据的。同时,全国政协委员彭静建议“放开单身女性冻卵服务”,需引起立法机关的重视。
随着人们对生育的要求不断提升,以及冻卵技术日渐普及,有些女性开始倾向于选择冻卵服务。此前,曾有数位女明星公开自己的海外冻卵经历。然而,出国做冻卵虽然规避了国内相关规定,但费用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再者,虽然冷冻卵子是保留女性生育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冻卵在医疗、伦理和法律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保障女性生育权的同时,如果冷冻卵子女性的隐私权、处置权、使用权受到侵犯,应该怎样追责,也缺乏明确法律法规依据。
可见,放开单身冻卵服务,还须相关立法“解冻”。首先,修订《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既要禁止买卖卵子及代孕行为,又要考虑到女性生育权的保护,从法律监管程序上予以分别对待;对于单身女性冻卵行为,可以适当采取更宽容的态度,由禁改为限,比如给冷冻卵子设定前提条件等。同时,可以参考冷冻精子的相应管理办法,建立卵子库,由地方政府和卫生部门监管,这样既可以禁止卵子买卖,又能便于单身女性查询其冷冻卵子情况。特别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固化在医疗伦理的范畴之内,严格技术的使用范围、审批程序与执法规范。换言之,对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既要加快立法规范,更要实施严格管理。
2、王玉玲代表:建议在监管考核评估方面增设信用贷款有关指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王玉玲在推动商业银行发放信用贷款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中表示,应尽快建立健全各层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查询机制,为银行打开信用信息共享大门,督促银行改善风险控制模型,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鼓励各地建立信用贷款担保基金,撬动更多信用贷款发放。与此同时,在监管考核评估方面考虑增设信用贷款有关指标,推动商业银行积极发放信用贷款,进一步发挥银行体系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功能作用。
王玉玲表示,银行对抵押品的过度依赖,不利于其作为金融中介主动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其识别企业家、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功能。因此,引导商业银行培养信用贷款文化,对于改善银行贷款结构,提升银行风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推动商业银行发放信用贷款是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抓手。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增加信用贷款比重和额度也成为金融助企纾困的重要举措。2020年一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其中,信用贷款占15.4%,比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信用贷款业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王玉玲在建议中表示。
王玉玲表示,用于支持各类企业生产经营的中长期信用贷款发放明显不足,制约信用贷款业务深入发展的主要难点有:一是信用贷款的风险相对于抵押、担保贷款更大,商业银行需要借助金融科技手段充分挖掘企业信用信息,确认其资信具备还款能力。此外,一旦出现贷款逾期,也因缺乏抵押物而清收困难,容易形成不良资产。
二是各地各部门信息分散且开放不足,“信息孤岛”尚未打破,商业银行无法跨部门全面获取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搜寻成本较高,仅依赖单一部门数据精准画像能力有限,贷款前端风险控制手段不足。
三是缺乏完善的考核和尽职免责评价体系,实践中考核导向激励作用不明显,商业银行发放信用贷款的积极性不够,基层工作人员发放信用贷款意愿不足。
四是风险控制和缓释机制缺乏,商业银行内部风控模式不能适应信用贷款风险防范要求,而外部环境中关于信用贷款的风险缓释机制也有待夯实。
针对上述问题,王玉玲给出了四项具体建议:
一是强化金融科技手段应用,改进风控模式,督促商业银行及时开发、引进适用于信用贷款发放管理的风控模型,从前端有效控制贷款风险,提高甄别效率。严格落实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合理划分金融资产风险,将债务人履约能力评估、偿付记录和财务状况考察作为重点,弱化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提高中长期信用贷款占比。创新信用贷款产品,推动新增信用贷款更多支持首次贷款的小微企业。
二是健全信用信息归集查询机制,尽快整合分散在税务、市场监管、海关、司法以及水、电、气费,社保、住房公积金缴纳等领域的信用信息,从顶层设计上着手打破信息孤岛,为地方建设信用信息平台提供示范指导。推动各地积极探索建立信用信息平台或夯实金融服务平台功能,除为银行开放平台入口、撮合融资之外,还应对接市场监管、税务、司法等主管部门,确保入驻银行能够通过平台获取企业关键经营信息,帮助银行多维度识别问题和判断风险。
三是完善评估考核办法,创设政策工具支持银行更多发放信用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合理配置金融资产,推动改善银行贷款结构。调整监管考核办法,考虑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增设信用贷款指标,引导商业银行加大信用贷款发放力度,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门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四是加大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对信用贷款业务的支持力度,缓释银行相关业务风险。同时,鼓励各地建立信用贷款担保基金,建立持续的资本金补充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壮大担保实力,为银行开展信用贷款业务分担风险。
3、毕业生给班上每个人写信:记录相处的四年
5月19日,陕西西安。大四学生代苗给全班45名同学每人写了一封信,记录她这四年和他们相处的故事,并送出祝福。她说这是送同学的毕业礼物,看同学收到信很开心。
4、交通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30年规划纲要已有初步研究成果
5月21日,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接受《央广会客厅》栏目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50年)》(下称《规划纲要》)已经有了初步研究成果,拟于年内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后印发。
杨传堂表示,这是我国首次编制30年的交通规划。国务院领导担任起草组长,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参加。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最高层次的空间网络,是我国国土空间的主骨架。所以,这个规划纲要非常重要。
2019年9月,我国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下称《建设纲要》),统筹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杨传堂称,《规划纲要》与《建设纲要》相辅相成,是“姊妹篇”,共同构成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杨传堂介绍道,目前,规划纲要已经有了初步研究成果,将围绕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邮政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重点推进网络化布局、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治理,规范范围为全国陆、水、空域,涵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邮政及未来新型交通方式,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和2050年。
《规划纲要》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把管道运输纳入了综合交通立体网规划,这有利于统筹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下一步,交通部将多方征求意见,拟于年内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后印发。
此前5月19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发布会上表示,建设交通强国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推进,同时《规划纲要》已经初步完成了编制和研究工作,已经形成了初稿。同时,交通部还在编制《“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在“十三五”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瞄准2021到2025年,推动综合交通有效地高质量发展。
5、交通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30年规划纲要已有初步研究成果
5月21日,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接受《央广会客厅》栏目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50年)》(下称《规划纲要》)已经有了初步研究成果,拟于年内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后印发。
杨传堂表示,这是我国首次编制30年的交通规划。国务院领导担任起草组长,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参加。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最高层次的空间网络,是我国国土空间的主骨架。所以,这个规划纲要非常重要。
2019年9月,我国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下称《建设纲要》),统筹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杨传堂称,《规划纲要》与《建设纲要》相辅相成,是“姊妹篇”,共同构成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杨传堂介绍道,目前,规划纲要已经有了初步研究成果,将围绕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邮政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重点推进网络化布局、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治理,规范范围为全国陆、水、空域,涵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邮政及未来新型交通方式,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和2050年。
《规划纲要》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把管道运输纳入了综合交通立体网规划,这有利于统筹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下一步,交通部将多方征求意见,拟于年内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后印发。
此前5月19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发布会上表示,建设交通强国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推进,同时《规划纲要》已经初步完成了编制和研究工作,已经形成了初稿。同时,交通部还在编制《“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在“十三五”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瞄准2021到2025年,推动综合交通有效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