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监管总局回应头盔价暴涨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1日讯 记者刚刚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近日,公安部交管局在全国部署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倡导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正确佩戴头盔,头盔市场需求显著增加,市场价格出现暴涨。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关注头盔市场价格变动,加强头盔市场价格监管。
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已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切实加强对头盔市场价格行为监管,积极做好市场巡查和舆情监测,提醒告诫生产商、经销商等经营者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加强价格自律。
同时,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当地公安机关,从严从快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将移交公安机关追查。 市场监管部门将以消费者关切为指引,扎实做好头盔市场价格监管,保护消费者和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1、哈高科106亿收购湘财,湘财9年上市路曲线到达目的地新京报讯(记者 张思源)5月21日晚,哈高科公告,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当天召开的2020年第20次并购重组委工作会议,对哈高科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本次“重组”)进行了审核。根据会议审核结果,重组事项获无条件通过。
湘财证券9年的上市路终于曲线达到目的地。
湘财上年收入大增,哈高科意欲转型金融服务
数据显示,2019年湘财证券收入较上年有明显增长。报告期内实现全年营业收入13.61亿元,同比增长37.65%;净利润3.89亿元,同比大增439.66%。期末总资产为261.18亿元,同比增长27.7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2.87亿元,同比增长0.44%。
分各主要业务来看,自营业务增长最为明显,经纪业务则为收入的主要来源。2019年湘财证券实现经纪业务收入6.19亿元,同比增长21.83%;自营业务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434.01%;信用业务收入4.11亿元,同比增长0.50%;投行业务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86.94%;资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降幅为40.20%。
而哈高科方面,本次重组交易前,哈高科2018年末总资产10.02亿元,较2017年末的10.95亿元减少8.49%;2018年度营业利润为3282.26万元,较2017年度的3980.68万元减少17.55%;2018年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1513.66万元,较2017年度2094.13万元减少27.72%,哈高科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均有所下降。
根据哈高科此前发布的《收购湘财证券修订版草案报告书》,本次交易中,哈高科将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包括新湖控股、国网英大、新湖中宝等16名股东所持有的湘财证券共计约99.73%的股份,交易价格为106.08亿元。
而在20日哈高科发布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 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中,对于哈高科大手笔收购湘财的目的可窥一斑。哈高科表示,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将转型金融服务业,哈高科将大力发展盈利能力较强的证券业务,营业收入渠道将大为拓宽,湘财证券也将依托上市公司平台建立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有效提升其业务规模、盈利能力、综合竞争力。
哈高科称,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将实现战略转型、资产与业务调整,业务结构将得到优化,盈利能力将得到增强,公司将更有能力为股东创造持续稳定的回报。
9年辗转上市路,两次借道遇“坎”
成立于1996年的湘财证券,作为最早的全国性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上市之路颇为坎坷。
2011年3月底,湘财证券与财富证券筹划吸收合并,谋求登陆A股市场。然而,由于付款方式等问题,并购上市的计划最终并未成形。三年后,湘财证券正式登陆新三板市场,成为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券商。
随后几年,湘财证券并未就此止步,但一波三折。
2015年1月22日,大智慧拟斥资85亿元通过现金和发行股份两种方式购买湘财证券100%股权。但仅三个月后,大智慧因公司信息披露涉嫌违反证券法律规定,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调查,一年后,这场收购随之宣告破产。
2017年2月,湘财证券公告称已收到湖南证监局下发的辅导备案函,宣布进入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辅导阶段。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方案,湘财证券拟采取全部发行新股的方式,发行数量不超过16亿股,且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25%。而自2018年6月起,湘财证券终止其股票挂牌。
2019年,湘财证券踏上“借道”哈高科上市的道路。资料显示,新湖集团作为哈高科的控股股东,持有哈高科16.08%的股份。而新湖控股、新湖中宝合计持有湘财证券77.71%股权;新湖控股、新湖中宝的控股股东控股股东亦为新湖集团。
也就是说,哈高科与湘财证券属于“新湖系”旗下,本次交易前后上市公司哈高科实际控制人均为黄伟,本次交易是新湖系公司的一次“左手倒右手”,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情形。
不过,此次收购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拟收购湘财证券的消息传出后,证监会曾对哈高科提出20个反馈意见,而哈高科也发布210页的公告,以15万余字回复证监会,在反馈意见回复中,哈高科逐一解释了控股股东资格、湘财证券的估值等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
反馈意见回复中,除资产规模情况外,哈高科从主营业务、近年业务发展情况等多个方面回复了是否满足成为湘财证券控股股东条件的质疑。从目前无条件过会的结局来看,15万字的答卷也让哈高科与湘财证券得到了期待的结果。
新京报记者 张思源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薛京宁
2、这28个品种或将冲刺第三轮国家带量采购
2、这28个品种或将冲刺第三轮国家带量采购
新京报讯(记者 王卡拉)截至5月21日,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统计显示,3家及以上企业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共有71个,除去已经参加4+7和国家第二批集采的品种外还有28个。因此,在即将到来的第三轮国家带量采购中,这28个品种极有可能被纳入。
网传消息显示,第三批集采药品目录的统计截至时间为2020年6月底,最快可能在7月启动集采。5月15日,上海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召开的会议上,有官员表示,由于第二批国家集采有部分药品供货有难度,再加上疫情影响导致国内经济形势严峻,药品再降价影响会比较大,因此第三批集采的时间是否需要往后推迟一下有待确定。
哪些品种可能进入第三批国家集采?中泰证券分析认为,根据4+7试点、4+7扩围、第二批国家集采的情况,纳入集采的品种基本是有仿制药过评企业较多的品种,第三批带量采购有可能继续沿用三家及以上的竞争模式,预计过评企业家数在3家及以上的品种均可能纳入下一批国家集采。
据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统计,截至5月21日,所有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品种数共有271个(涉及865个批准文号),其中包括注射剂32个品种。除去已经参加4+7和国家第二批集采的品种外还有28个,这28个品种极有可能被纳入。
28个品种中,过评企业数最多的是盐酸二甲双胍片,有26家企业过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有15家企业过评。米内网数据显示,二甲双胍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45.89亿元,增长率高达24.15%。业内认为,虽然在第二轮国家带量采购中未能入选,但随着带量采购的推进,未来二甲双胍迟早会进入国家集采。
在盐酸二甲双胍片的过评企业中,250mg品规的过评企业数最多,有24个企业,竞争最为激烈。其中,深圳市中联制药除250mg品规外,还有500mg品规过评。而石药集团欧意药业除500mg品规过评外,还拥有独家过评的850mg品规。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竞争上,石药集团欧意药业同样拥有500mg、750mg两个品规,其中750mg品规为独家过评。其余14家企业中,13家仅拥有500mg一个品规过评,青岛百洋制药除500mg外,其100mg的品规也是独家过评。
阿莫西林胶囊是过评企业数第二多的品种,共有17家企业过评。卡托普利片(9家)、头孢氨苄胶囊(9家)、非那雄胺片(7家)、替格瑞洛片(7家)、阿奇霉素片(6家)等过评企业也不少。
28个品种中,唯一一个注射剂品种左乙拉西坦注射液共有3家企业过评,分别为河北仁合益康药业、济川药业、重庆圣华曦药业,3家产品均是视同通过。左乙拉西坦由比利时UCB Pharma公司研发,其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浓溶液(500mg/5mL)于2006年7月获得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上市,2017年7月在国内批准上市。截至今年1月,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浓溶液国内获批的厂家包括UCB Pharma公司、成都天台山制药、河北仁合益康药业、济川药业、重庆圣华曦药业。米内网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城市公立医院抗癫痫药销售总额约40.78亿元。其中,左乙拉西坦通用名产品以9.57亿元的销售额位列第二;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浓溶液在国内上市时间较晚,尚未形成规模销售,2018年销售金额仅为49万元。
编辑 岳清秀 校对 薛京宁
3、京东集团副总裁洪波:中小企业应该聚焦自己最擅长的事
3、京东集团副总裁洪波:中小企业应该聚焦自己最擅长的事
新京报讯(记者 程维妙 顾志娟)5月21日,新京报举办全国“两会经济策”系列沙龙之纾困中小企业,围绕疫情之下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和转型实践展开讨论。京东集团副总裁洪波表示,我们看到传统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比较弱,当前商业越来越呈现互联、共享的生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有条件、也应该更加专注自身核心价值,聚焦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比如把整体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其他环节交给相对比较成熟的、特别是抗风险能力很强的零售服务商,这样在风险来临时,企业抗风险能力会提升,而且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能得到非常好的保障。
新京报记者 程维妙 顾志娟 编辑 陈莉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