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疫情归国留学生可入高职高专
2020年受新冠肺炎冲击,国内经历了十分艰难的一段时间。不过好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舍小家为大家,主动放弃娱乐活动,积极配合,最终历时两个多月,国内防控形势取得明显改善,线下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但是此时国外的防控形势却并不乐观。于是大量的海外留学生群体希望能够返回国内。
但是为了巩固国内防控成果,减少境外输入压力,国家层面对国际航班进行了严格管控,实行了“五个一”政策。随着政策的实施,国内面对的境外输入压力有效缓解,但是随之诞生了另一个突出的问题。国外留学生群体回国难度增加了许多。不仅产生了“天价机票”,而且即便是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机票。“一票难求”的局面开始突显。
不过最终还是有部分留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买到了回国机票顺利回国。不过对于他们而言,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其中部分留学生考虑到自身的健康安全,为了尽早返回国内,不惜放弃自己在国外的留学学位,提前回国。而这就导致他们的学历受到一定影响。
针对此情况,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提出了一个建议:
“因疫情回国终止学业的留学生,可以通过高职高专扩招计划,解决继续学习的问题。”
然而就是这个建议却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热议。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评论便是:“你想让哈佛学子回国学开挖掘机吗?”
虽然这种评论比较极端,但是也说明了一个道理,绝大多数返回国内的留学生群体对于这个建议是不支持的。毕竟大部分出国留学的学子他们的学习成绩并不差(出国镀金的除外),也是凭借着自己的辛勤努力才得到了留学机会。如果让他们放弃继续国外留学的打算,而是将就读一个高职高专,他们内心肯定是不接受的。
不过如果有对等水平的本科院校提供相应的扩招政策或许还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比如通过国际综合排名以及学校特色、学科特点等,在国内找到一所实力相当的学校提供扩招名额,然后通过测验的方式确定是否能够入读。
当然,这种方式也不是最完美的,毕竟扩招之后,对于学校的教学也是一个挑战。而且师资队伍有限、教学资源有限,要一下子容纳这么多留学生也并不现实。
而说这件事的目的在于,要想让留学生群体回国入学高职高专,大家几乎都不愿意接受。对于他们而言,宁可等待国外恢复正常教学后再继续学习,也不愿随意选所学校混个大专文凭。
1、对话户思社:唯有全球合作才能取得疫情防控最终胜利
5月25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接受澎湃新闻专访。他表示只有全世界团结起来,通过合作,才能取得疫情防控最终胜利。
2、康希诺新冠疫苗研发进展“里程碑”公布后,股价收跌近14%
刚刚披露新冠疫苗研发进展的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康希诺生物-B,06185.HK),股价出现巨震。
5月25日早间,康希诺生物股价开盘后却高开低走,从最高点240.0港元一路下跌,盘中跌幅一度超过20%,随后缓慢上扬。截至当日收盘,康希诺生物跌幅13.92%,报收191.1港元,成交量800.12万股,市值425.48亿港元。
5月25日早间,康希诺生物发布的公告题为“重组5型腺病毒载体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剂量递增,开放标签,非随机,首次人类试验”。公告表示:“Ad5载体COVID-19疫苗值得进一步研究。”
“里程碑”
康希诺在公告中称,Ad5载体COVID-19疫苗接种后28天可耐受,并具有免疫原性。健康成人中,对SARS-CoV-2的体液反应在接种后第28天达到峰值,接种后第14天产生快速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
Ad5-nCoV由康希诺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联合开发。Ad5-nCoV采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以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为载体,可表达新型冠状病毒S抗原,拟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此前的5月22日,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刊发了上述临床试验结果。
据微信公号“柳叶刀The Lancet”发布的消息,陈薇院士表示:“这些结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试验表明,单次接种复制缺陷型人腺病毒5型(Ad5)载体新冠疫苗在14天内就能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应答,这使其成为具有潜力的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的候选疫苗。不过,我们对这些结果应谨慎解读。研发COVID-19疫苗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并不一定表明该疫苗能完全保护人类免受SARS-CoV-2的感染。这些结果为新冠疫苗研发提供了积极前景,但距离该疫苗上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牛津大学新冠疫苗试验结果悲观
康希诺生物的股价近三个交易日大幅波动,除了自身新冠疫苗研发传出积极进展外,还与近期披露的英国牛津大学令人失望的疫苗试验结果有关。
5月21日,英国牛津大学研发的新冠肺炎疫苗公布了令人失望的动物试验结果。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牛津大学的ChAdOx1新冠肺炎疫苗没能阻止恒河猴感染病毒,这引发了外界对该疫苗是否能在人类身上生效的忧虑。
消息传来后,当天康希诺生物-B出现闪崩,同时其他港股生物科技B类股跟随杀跌,迈博药业-B、康宁杰瑞-B、沛嘉医疗-B、信达生物-B、华领医药-B、诺诚健华-B等个股均纷纷下跌。
牛津大学随即解释,称其疫苗的下一期临床试验只有50%的成功机会。据英国每日电讯报5月23日报道,负责疫苗研发的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Jenner Institute)主任Adrian Hill教授接受采访时介绍,在接下来的几周中,将招募10000名受试者来测试该疫苗,其中一半将会给予安慰剂。
“我们此前预测到今年9月将有80%的几率研发出有效的新冠疫苗,”Hill教授警告道,“但是现在看来,有50%的几率我们可能不会得到任何结果。”
摩根士丹利看多
虽然市场情绪剧烈波动,但也有机构看多康希诺生物。
据券商中国5月25日报道,摩根士丹利当天发布研报称,康希诺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Ad5-nCoV)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结果于5月22日在医学期刊发表,疫苗普遍耐受,且有50%至75%的接受试验者的中和抗体上升了4倍。摩根士丹利上调康希诺股份目标价,由102港元升至258港元,评级维持增持。摩根士丹利表示,疫苗在中国的二期临床试验将在6月发表,在加拿大的一及二期试验则将评估两种剂量方案,有别于中国的一种剂量。
摩根士丹利还表示,由于疫苗已有一期临床数据并加速研发过程,该行现时的基础情境假设疫苗成功率为60%(早前为20%),并可能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初获批推出,明年销量或达8000万剂,定价料介乎30元至100元人民币,明年经风险调整的销售额或达29亿元人民币。
康希诺生物
康希诺生物成立于2009年,公司主营研发及生产人用疫苗,在肺炎、结核病、埃博拉病毒病等多类大型传染病领域拥有16种在研疫苗产品。康希诺生物创始人及高管团队均来自知名生物制药企业,其中联合创始人之一、执行董事,首席科学官,副总经理朱涛博士主要负责领导疫苗研发项目,他曾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专家,领导联合研发了重组埃博拉疫苗。
康希诺生物在港交所上市前,累计完成5轮融资,获得包括礼来亚洲基金、启明创投、国投创新、歌斐资产、达晨创投、金石投资等国内外知名基金、共计融资7.8亿元。
2019年3月,康希诺生物作为第一只疫苗股在港交所上市。
此外,康希诺生物也即将在科创板上市,4月30日,康希诺生物宣布已获得科创板股票上市委员会审议通过。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及主承销商,联席主承销商和副主承销商分别为中金公司、渤海证券。
但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成立已有10年的康希诺生物尚未将任何产品商业化,并且公司连年亏损。招股书显示,康希诺生物2016-2018年,分别实现营收15.47万元、18.72万元、281.19万元,净亏损则分别为4985.2万元、6444.91万元及1.39亿元。
2020年4月,康希诺生物发布上市后首份年报显示,公司正为13个疾病领域研发16种在研疫苗。2019年仍未实现营收,净亏损1.57亿元,并且主要受雇员福利开支以及折旧及摊销费用增加影响,2019年研发开支增加至1.52亿,同比增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