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出口订单排到8月份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出口下降11.4%。某跨境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从2月起,冷柜冰箱的流量开始上涨,近3个月询盘上涨了327%。天气逐渐变热和因疫情宅家都是上涨的重要因素。在美国,肉类加工厂接连关闭,居民为了囤肉大量抢购冰柜和大容积冰箱。而全球的冰柜冰箱,70%来自率先复工复产的中国,目前国内冰箱出口订单排到8月份。而由于交期和海运物流时间,美国人买大冰箱要排队近3个月。
1、疫情当前,美国出现自行车抢购潮:作为疫情出行首选,已严重短缺
在疫情重灾区美国,人们担心乘坐公交工具可能感染新冠病毒,同时也出于健身的需要,将骑自行车作为出行首选。因此自行车销量激增,一些店铺卖光库存,制造商的供应不足,面临严重的自行车短缺问题。
美国确诊超169万,公共卫生灾难!
目前,美国的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数量都远高于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按死亡人数计算,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将成为自1918年大流感以来美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灾难。”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实时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5月28日6时32分,美国累计确诊逼近170万,为1697459例;累计死亡病例超10万,为100047例。
《纽约时报》评论,按死亡人数计算,新冠肺炎疫情很可能将成为自1918年大流感以来美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灾难。包括福奇在内的大多数专家都认为,美国真正的死亡人数可能远高于官方数据,因为一些在家中或养老院中死亡的人并未经过病毒检测,而今年年初的一些死亡病例也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
2、上海的进口化妆品为何不减反增?海关助力、在线经济都很关键
疫情之下,上海的进口化妆品行情却很红火。
5月20日,LVMH集团旗下美妆零售商丝芙兰在上海南京西路开设国内首个跨境电商线下展示店。同时,正式入驻天猫国际,“丝芙兰海外旗舰店”上线。
国内首个跨境电商线下品牌体验店落户上海 中国日报网 图
2月复工以来,香奈儿在外高桥保税区承租的仓库库存量处于“满仓”状态,卖光再加仓,全球调货。
进口化妆品在沪红火的底气,一部分来自上海口岸的助力。
一直以来,上海口岸就是很多全球知名化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渠道。上海率先试点进口“非特”化妆品备案新政,上海海关运用特殊监管区域的保税展示新政开展跨境电商线下展示,以同步国际化妆品最新潮流为使命,打造“新体验式消费”,压缩进口通关时间,助力“上海购物”品牌。
据上海海关食品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面对疫情导致的进口贸易淡季,上海口岸进口化妆品量并没有放缓,今年1至4月呈现两位数增长。
增长何来,转型线上销售是一大原因。
4月13日,上海发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聚焦生鲜电商等12个重点发展领域,提出要在2022年末,将上海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在这前后,因线下经营通道被“切断”,许多美妆巨头在沪走上转型之路。比如,尝试线上火热的直播带货,就为海外化妆品牌带来增量。LVMH(路威酩轩)集团的香水化妆品部积极调整经营模式,加速线上、线下渠道打通,通过“三八女王节”、“520表白节”、“美白防晒季”等促销机遇,迎来线上“销售高峰”。
转线上也是进口化妆品的大趋势。销量上涨,使得各大知名化妆品牌千方百计地从海外调货。在上海,知名化妆品牌香奈儿第一季度进口化妆品同比增长26%。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二月复工以来,香奈儿快速调动了香港等地区的库存运往外高桥保税区,其所承租的仓库库存量已经处于“满仓”状态。香奈儿还在全球调货,向日韩紧急调货基本三天,欧洲一周左右,卖光再加仓。“把原本发到其他地方的库存都发来了,省去了中转环节,进口化妆品的中国市场也都被升了级,上海公司大多可向海外总部直接汇报。”
上海外高桥国际化妆品展示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进口化妆品牌新品备案数增加,进口预期良好,海外进口品牌都纷纷瞄准中国彩妆、护肤等多元市场,“海外化妆品牌更加注重客群培养,中国消费者层群覆盖性强,从大学生到四五十岁的客群也拉长了进口化妆品产品线。”
现如今,国内市场对化妆品进口需求量日益增加,部分品牌化妆品又以套装形式出售,如WHOO、su:m37、秀雅韩等,每种套装包含的产品、批号各不相同,企业申报压力激增,为了能让进口化妆品在中国市场主推品牌当季新品,海关调整套装产品的申报模式,通过查验人员人工核对简化企业申报。调整套装产品申报模式,为企业大幅减少人力成本。
为了全力以赴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上海海关对于企业急需上市产品“即来即查”、“分批出证”,贴标完成一批、查验一批、出证一批,保证了促销产品上市的“零等待”、“零延时”。
为配合新出台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草案)》,上海海关负责进出口化妆品监管的相关部门计划近期也将会同上海药监局相关部门就新业态下的化妆品监管进一步沟通协作。
3、向终极能源进发!中核牵头,国际热核聚变堆完成“黄金节点”
3、向终极能源进发!中核牵头,国际热核聚变堆完成“黄金节点”
澎湃新闻从中核集团获悉,当地时间5月28日,在法国南部卡达拉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重达1250吨的杜瓦底座平稳落位于托卡马克装置基坑内临时支撑上,杜瓦底座吊装工作圆满完成,拉开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主设备安装的序幕。
此次起吊重量和安装精度打破了中国核能行业大件设备吊装的记录。杜瓦底座是ITER托卡马克装置“心脏”安装工作的第一个重大组件,是托卡马克装置所有重要设备的基础,承担着重要安全屏障作用,其安装精度、进度都对主体结构及重要部件安装产生重要影响,属于ITER项目进度中的“黄金节点”。
杜瓦底座是ITER托卡马克装置“心脏”安装工作的第一个重大组件,中核集团 供图
数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为实现受控核聚变反应而不懈努力,ITER计划即为验证核聚变反应堆系统的工程可行性而生,是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目前,ITER组织和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及美国等七个成员方共同推进该计划实施。
在法国建设中的ITER是世界上最大的托卡马克装置(TOKAMAK),总重达23000吨,目标是把上亿度、由氘氚组成的高温等离子体约束在体积达约840立方米的“磁笼”中,以50MW(1MW=1000KW)的输入功率产生500MW的聚变功率,重复持续燃烧时间达到500秒。在建造阶段,中国承担了ITER约9%的采购包制造任务。自2008年以来,中国陆续承担了ITER组织分发的14个采购包的制造任务,包括ITER的关键核心部件。
2019年9月,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牵头的中法联合体正式与ITER组织签订了TAC-1安装合同。TAC1安装标段工程好比核电站核岛里的反应堆、人体心脏,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工作是安装杜瓦结构及杜瓦结构和真空容器之间所有的系统。吊装安装杜瓦底座是该标段第一个重要工程节点。
今年4月21日,中法联合体克服重重困难,按期开展杜瓦底座接收及吊装准备工作。期间,联合体团队克服国内外疫情对人员派遣、工机具采购、办公生活等诸多不利影响,中核集团统筹谋划,在ITER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充分发挥中核工程的总承包管理能力,依托中核二三丰富的安装经验,核工业西南院和中科院等离子体所核聚变方面的技术实力,精诚协作,携手通过本次吊装“大考”。